业绩普遍认为,大模型会在搜索引擎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OpenAI 也发布了其新的搜索引擎服务 SearchGPT。
Altimeter 的研究认为,以每次搜索查询为例,传统查询每次的成本为 0.3 美分,而大模型搜索的查询成本为每次 3 - 30 美分。查询带来的商业变现角度,传统查询每次可带来 4.5 美分的收入(主要是广告),而大模型搜索带来的收入为每次 2.5~3.5 美分。
从这个角度看,大模型搜索似乎不是一个好生意。

附件 PPT 来自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美国。
图 1:生成式 AI 目前达到了 30 亿美元的收入,大约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而 SaaS 达到类似水平花费了十年。
图 2:CB Insights 统计的已披露大模型相关投资并购案例的数据,大约 200 多亿美元的资金中,有 169 亿美元投向了基础设施,尤其是英伟达的 GPU。
根据红杉资本的研究,其认为过一年一共有 500 亿美元花费在了生成式 AI 上面(包含数据中心配套的机房、供电等)。
500 亿美元 vs. 30 亿美元,是过热了,还是伟大征程的开始?
讨论 5G 专网时,比较常用的逻辑是是从 IT 开支角度,能否降低成本或提升效率之类。
ABI Research 的一项研究换了一个思路,其从仓储服务提供方角度,估算了普通仓储和配套了 5G 专网的仓储的出租价格。
以美国的典型仓储为例,以五年为计算周期,普通仓储盈利为 79.33~84.21 百万美元(2021 年,2025年);而具备 5G 专网配套能力的仓储盈利估计为 146.75 ~ 155.79 百万美元(2021 年,2025年)。
此逻辑上,5G 专网类似电网。有电网的仓储和无电网的仓储价格会有很大差距。
很大比例的私人美术馆的运营依赖依靠创建人或者资金雄厚的企业捐赠。美术馆也更接近一种非赢利的公益性模式。
位居北京双井的今日美术馆给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局面。
⑴ 今日美术馆收入从 2014 年的 2,069 万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4,924 万元;
⑵ 每年参观人数从 2014 年的 34 万到 2018 年的 42 万,相对增长并不大;
⑶ 收入格局多元化,门票超过理事单位赞助,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图书、发行、出版、展览等也是重要收入来源;
⑷ 门票对收入占比的贡献从 2014 年的 4% 猛增到 2018 年的 23%。
美术馆提供了一个场所,聚集了包含观众的生态系统多个角色,围绕生态系统各方诉求进行多元化商业化开发,取得共赢。 对比而言,可关联思考的是:⑴ 迪士尼的商业模式;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