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日常用的 4G LTE 手机所用到无线通信频率是各个国家政府通过授予或者拍卖的方式许可给某家电信运营商,俗称 “授权频率”,这个频率是法律上保证唯一使用权力,不存在随便干扰问题。
由于无线频谱需求的日益紧张,各国原有的一些未统一分配的频率,所谓非授权无线频率,也变成极有价值的资源。
消费者非常熟悉的 Wi-Fi 所运行的 2.4GHz 和 5GHz 就算非授权频率,每户人家可以同时用,大家 “争抢无线资源”,存在一定的干扰问题;但因为 Wi-Fi 的设计场景为无线局域网,功率覆盖面积较小,如果仅仅是消费者上网也足够了。
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深入,生产环境无线化变成一种未来五到十年的主流趋势。很多场景已开始试用 LTE 运行在非授权频率上,提供一种品质高于 Wi-Fi 的无线通信服务。
...
5G 的发展不是单纯技术驱动,更像是用例(Use Case)驱动,即:需要去寻找 5G 有啥应用场景,然后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个需求场景。
各种 Use Case 层出不穷,哪些商业化早一些?哪些玩一些?
OMDIA 给出其最新观点:
(1) 将 5G 商业化进程划分为三段,2022年及之前为早期;2023-2025 为中期,2025年以后算后期。
(2) 早期的几个场景,场馆是 5G eMBB 的重要场景;而其他几个(资产管理、智慧大厦、工业传感器)都是 mMTC,我认为是 LTE 版本,而不是 5G 版本;因为 5G mMTC 连相关标准的进度还待定。
(3) 2023 年起,大量 5G 大带宽的场景会路线进入商用时间。
(4) 针对实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场景,例如:产业协作机器人。OMDIA 认为要到 2025...
2022 年 Q1,中国联通 5G 行业虚拟专网企业客户数为 1,421 家。到 2023 年底,客户数增加到 8,563 家,提升到了 6x 倍。
同时,中国移动披露其 5G 专网连接数突破 1,000 万,5G 在垂直行业应用正在逐步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