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梦工厂大佬卡森伯格的最新项目 Quibi,做美剧质量水准的短视频;每集5-15分钟的时长也瞄准当下的碎片化潮流。
高晓松提及过人类大量精彩的短篇故事首先长度一直没办法改变为影视剧,Quibi可以瞄准这些经典IP。投资方 WndrCo 团队也阵容强大,堪称好莱坞与硅谷融合的代表。
上面是宏观阐述机会存在,落地可能就是另一套说法:
⑴ 有诸多创新,而且因为背景强,有钱进行试验性创新,值得紧密关注;
⑵ 但凡在产品打磨好之前就融了很多钱,大概率会不靠谱;
⑶ Quibi 对横屏及竖屏体验之间的无缝处理,这个技术点极其无聊。
对内容叙事要求极高,可能对用户的意义很有限;好多人屏幕尺寸不变 —— 都讲不好一个故事,还别说屏幕一会横着一会竖着。
新技术的出现不是为了降低使用难度,而是增加使用难度,结局可想而知。


CB Insighgts 汇总了 2015 以来每年新晋独角兽企业中,AI 公司的比例。
2015 年的新晋独角兽,只有 6% 是 AI 创业公司。而 2024 年的比例提升到了 44%。如此趋势延续,2025~2026 年,一半的新晋独角兽都是 AI 公司。
看到 KPMG 的一项调研,香港与内地大湾区城市的支付工具使用比例。
引发一个思考(设想):如果有工具渗透率达到 95% 以上,可认为市场已经入寡头主导阶段;而如果最高工具渗透率在 75% 左右,则市场分布更具有多元化。
当然,移动支付因为其特殊位置,结合监管等其他因素考虑,内地市场的新势力同样有机会(即便 1% 也是有意义的机会)。
字节跳动的 TikTok 预计将有 3730万美国 Z 世代用户(出生日期 1997~2012),即青少年用户。
预计 TikTok 会在今年年底超过 Instagram,在 2023 年会超过 Snapchat。
TikTok 会对目前的社交网络王者 Instagram 和 Snapchat 产生重大影响。
这三个产品也正好对应三个产品形态:Instagram 是图片社区,Snapchat 是 “阅后即焚” 照片和视频,而 TikTok 是非常密集的短视频流。越往后,对流量速率要求越多。网络慢了跑不起来的。
也可看出,移动网络终端和速率提升后会带来的赛道级更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