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临时想到一个角度:也许 Chat 才是核心要素。
产品的命名,一方面有一定的随机性,但另一方面,也代表产品创始人的深入思考。
我们以上一代杀手级应用微信(WeChat)和当前正火的 ChatGPT 为例。两者的共同要素就是 “Chat”,而前者是 We(群众)人来驱动;而后者是 GPT,大模型 AI 驱动。
附图以 Google Trends 查询相关几个关键字的热度变化。OpenAI 在推出自有应用 ChatGPT 之前,已经支持了多个合作伙伴试水生成式人工智能。
虽然这些前期的应用貌似也不错,但影响力和 ChatGPT 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侧面也体现了,“用户入口” 级应用的巨大威力。
另一个观点是,即便是最好的大语言模型 LLM,最好还得有一个杀手级用户入口应用,才会更有价值。
从 We 到 GPT,不变的是 Chat。


ChatGPT 在上市前一年多只有 Web 网页版,2023 年初开始推出 App 版本。
SimilarWeb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5 年 5 月的 L6M(过去六个月)的 Web 网页版访问流量同比增长了 52%,App 月活跃用户 MAU 同比增长了 116%。
无论是网页版,还是 App 均创新高。
Reuters Institute 在 2024 年 5 月在丹麦、美国、英国、阿根廷、法国、日本的调研显示:
一方面,ChatGPT 的知晓度和参与程度在所在国家的比例是很高的;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尝试过它的人并没有看到它有什么用(大量用户试用一两次后,就没有再回来)。
长期以来,Apple 给人印象是一家以消费电子硬件见长的公司,比如:iPhone、Mac 电脑等。自 AppStore 2008年上线开始,Apple 开始强化其作为互联网服务商的定位,并对第三方 App 收取 30% 的佣金费率。
2011 年,个人云存储业务 iCloud 上线,用户可以在云端备份 iPhone 中的音乐,照片,视频,应用程序,书籍等。iCloud 最有用之处在于用户更换手机时。所谓 “备份” 有没有用,得看有无一个关键应用场景。
随着移动渗透率的饱和,iPhone 的销售量也早已触及天花板,用户下载新 App 的动力也大幅减缓。AppStore 的收入虽然还有增长,但显然力度大不如前。
2019年,Apple 服务赛道做了一次大的更新,包括:Apple News+、Apple TV+、Apple...
